任正非:3年完成1.3萬器件替代,自研系統、數據庫、編譯器、語言
眾所周知,這幾年科技領域的主流思想,就是國產替代。
從EDA到半導體設備、半導體材料、以及芯片制造,最終的芯片產品等,還有各種操作系統、數據庫等等,均要國產替代,擺脫對國外的依賴。
而華為更是扛起了國產替代的大旗,因為美國針對的主要就是華為,不斷的打壓,給華為的發展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而近日,華為任正非透露出了華為在國產替代上的一點成績。
任正非表示,2022年華為的研發經費是 238 億美元,幾年后隨著我們的利潤增多,在前沿探索上還會繼續加大投入。
而最近3年內,華為也成功完成了13000+顆器件的替代開發、4000+電路板的反復換板開發等。
任正非還透露稱,在今年4月份的時候,華為會有一個MetaERP宣誓,到時候華為會完全用自己的操作系統、數據庫、編譯器和語言……以及自己的管理系統MetaERP軟件等。
說真的,對于華為取得的這個成績,估計很多網友會叫好,因為華為這是給了所有國產替代企業樹立了一個榜樣。
拿大家最熟悉的手機芯片來說,以前華為有自己的麒麟芯片,後來不僅僅是麒麟芯片,還有像RF射頻芯片、邏輯控制芯片、電源管理芯片、WiFi芯片等等芯片,這些全部實現了國產替代。
華為還自研了手機操作系統鴻蒙,有伺服器操作系統歐拉,還有自己的高斯數據庫,有自己的編譯器方舟,有自己的編程語言倉頡(char)……
華為通過不斷的研發,一步一步的,逐步克服了斷供的尷尬,雖然現在還有一些產品被卡著脖子,比如手機Soc、CPU、GPU等,但卡的已經越來越少了,自研的已經越來越多了。
華為徐直軍曾說:「美國沒有明白,他們這一棒打下去,把一個最親美的人,變成了一個最反美的人」,因為華為被美國打壓,不得不去美化,努力自研,努力的國產替代。
而任正非則表示,他不反美,想讓華為成為最先進的企業,那麼就必須向一切先進的人學習。而美國在科教上的軟實力,還是我們用幾十年時間達不到的。美國的政治家也是一輪一輪的,美國幾百年的創新土壤,不會因他們而退化。
所以意思是,華為還要努力向美國學習先進的技術、先進的經驗,學習美國的創新土壤,最終讓華為成為全球最先進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