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打造的關鍵技術拱手讓人?清華院長:建議不限制技術出口
多年來,美國打著「人權、民主自由、多元化」的旗號,卻一直在做與之相違背的事情!尤其涉及美企所擅長的業務。比如芯片行業,當華為、中芯國際進入老美的「舒適區」,老美便張牙舞爪,這也讓華為的高端芯片無法量產,中芯國際無法拿到EUV光刻機。而老美升級規則,還想限制用于制造14nm工藝的芯片制造設備進入大陸市場。這也讓我國忍無可忍!
此前,我國將稀土、光伏硅片列入《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所謂打蛇打七寸,我國此舉將這些技術列入禁止出口目錄可謂是「精準反制裁」!對此不少網友高呼「解氣」!但同時也有一些不同的聲音!
據中國經濟網報道,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表示,建議不限制光伏硅片設備技術的出口!這無異于是取消我國的反制裁,此事也引起了眾人的熱議。
提到光伏,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這種技術最早是西方國家發明的,我國起步比較晚,與「環保先鋒」歐美國家相比,技術上稍有落后,這也導致我們毫無話語權,比如價格方面,早期生產光伏板所用到的多晶硅,原本50美元1KG,後來價格卻漲到了480美元!不過哪里有利潤,哪里有市場,往往國內企業就會集中精力攻克短板。
正是如此,我們用了10年的時間,也就是在2017年,我國光伏產品出貨量拿到了全球70%的份額,但老美為給美光伏產業保駕護航給中企設置了貿易壁壘,尤其是「棉花事件」之后,老美還將許多新疆太陽能多級硅制造商列入制裁范圍。這種止步不前,通過「制裁」保持美市場、技術領先的方式,也讓中企越做越勇、越做越強、越做越大,而美光伏企業也呈現出了江河日下的勢態!
如今,在硅片生產環節,我國產能全球占比已經來到了95%,多晶硅料、組件環節來到了75%,電池片產能占比也來到了80%,光伏產業我國各環節出貨量均處于世界第一,產業鏈高度集中在中國。
不僅如此,隨著我國光伏技術的快速進步,發電成本也有了明顯的下降,10年前,整個光伏系統的建造成本大約在40-50元一瓦,而這兩年我國大約已經做到了3元一瓦。如果一套光伏系統的使用年限大約為20年,在國家補貼的情況下,相當于一度電的純靜態成本大約只有0.2元,幾乎接近優質的水電資源了。
而隨著資源的不斷枯竭,光伏技術已經成為能源領域的關鍵技術!所以清華院長「建議不限制光伏技術出口」的表態,讓不少人認為這無疑是十多年的關鍵技術就要拱手讓人!
清華院長又為什麼會這樣表態呢?站在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白重恩院長的表態其實很有道理!在光伏領域,我國并不具備不可替代性。據悉,一些海外企業已經開啟中國技術的替代方案,尤其是曾經被中企擊垮的西方企業,有些已開始重啟切片機制造設備和光伏拉棒等。如果這些西方企業決心重啟光伏產業,并且政府加以補貼,確實有可能蠶食我國在全球光伏產業中的市場份額。不過話又說回來,市場就在那里,西方資本為什麼不去爭奪呢。
站在我們的角度來看,不管限不限制,中企都要加強對光伏技術的持續創新,掌握先進、核心技術,盡可能對海外市場展開布局,畢竟這是一條長期賽道,只有做好品質與服務,基業才能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