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反圍剿」開始,5年訂單已下,歐盟:必須對中國稀土依賴!
當下全球半導體的發展,儼然從一場科技的博弈逐漸變成了一場稀土供應的圍剿博弈。由于中國方面將擬定將稀土技術供應列入到管控當中,用此形成一個對美技術限制的一個「反圍剿」的局面。
如此情形下,美半導體、以及多個國家都開始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開始了他們瘋狂的「輸出」, 典型的就是從拉攏開始,據悉美國組建了G7成員在內的原材料供應聯盟,以此來建立一個共同性擺脫他們在中國稀土供應鏈上的依賴。
但讓老美沒有料到的是,在稀土反圍剿開始之后,他們拉攏的聯盟開始出現了「內訌」。 其中歐盟公開表示:必須要對中國稀土進行依賴。當然,這只是其中一部分人的意思,他們認為歐洲幾乎有98%的稀土都需要從我們國家獲取,且更廣泛的關鍵資源領域也和我們國家有關,在這個時候,他們必須要對中國稀土加深依賴來表明合作的態度,才能保障當地高科技產品、電子設備、綠色能源等等多項關鍵的項目起到有利局面的作用。
其實這個意思也很明確了, 那就是公開承認了中國稀土在全球市場上供應的市場地位,而一旦掌握主導權的我們限制了相關的出口,那麼全球和之材料相關的供應鏈都將受到一個嚴重的影響。而從目前來說,想要在短時間內就擺脫對其的依賴不太現實,這個時候還不如抓緊這個出貨的機遇,以此獲得稀土的長期供應。然而,這僅僅是大方面的原因,歐盟之所以有這個態度還可能跟一個5年的訂單有關系。
現如今,度過了全球缺芯的危機之后,芯片市場的格局似乎發生了一些小的改變,原來多家芯片代工大廠都不怎麼重視28nm等芯片領域的背景下,在電動汽車領域前景勢頭迅猛下卻發生了變化。曾有專家說,在這個領域不斷上升的趨勢下,中國稀土等原材料的供應會又迎來轉變。實際上, 在2022年的時候,德國的汽車零部件巨頭,就曾簽訂了一份為期5年的稀土采購合同(他們本土企業),他們表示由于轉型成為電動汽車的供應商,對于稀土的需求量相當大,所以需要繼續保持和中國稀土供應鏈的合作。
且看,在追求供應鏈多元化的根本下,他們選擇的做法是首次嘗試對歐洲本土企業的采購,可同時也積極的表態要加強和我們的合作。這從側面來說,本土的稀土供應鏈還無法擺脫對中國供應商的依賴。與此同時,已有一個企業先下手為強的在本土企業中獲得了稀土來源,那麼剩下的企業呢?
我們不難推測, 中國稀土供應鏈一旦斷掉,歐洲地區原本自建的稀土供應鏈或將「稀碎」,一來需求無法滿足,二來市場價格很有可能會發生改變。而個人認為,這并不是歐盟想見到的,畢竟供應鏈多元化是發展目標,但擺脫中國稀土供應鏈不是目標。
就個人覺得,多元化自己的供應鏈本身是一個可取的方法,尤其是在外界有太多不確定因素情況下,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沒有什麼錯。但這個前提是不要把自己放在困境中,想必歐盟正是看到這一點,才有了轉變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