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對華科技包圍網后, 美媒:荷蘭首相宣布「看不上中國崛起」
近日,美國一如既往地拉上盟友來制裁中國,好像哪一方數量越多哪一方就越有道理,然而盟友不算少的美國,又何時讓人覺得代表正義?不過都是其自吹自擂罷了,披上道德的偽裝才好獲取私利,本質上還是為野心勃勃的圖謀而服務。
說到美國盟友,一有什麼新的計劃推出 基本上都得配合美國去執行,至于對其是否有利,根本不在美國的考慮范圍之內。有時候別說對盟友有利了,甚至得不到什麼好處,還要付出許多,但是在美國的威壓下,不得不繼續執行。
荷蘭其實就有點逆來順受的味道,經過兩個月時間的掙扎,最終還是正式表態,加入對中國的半導體限制行列,白宮如愿以償。盡管荷蘭的ASML公司一再嘗試留住中國市場,不過依舊擋不住美國與荷蘭的一意孤行,最終只能默認事實。
用變本加厲來形容美西方最合適不過,一而再再而三的發難都被中國還以顏色,但它們還是不知疲倦地繼續著。加入對華科技包圍網后,美媒還表示:荷蘭首相宣布「看不上中國崛起」。
常理來說,半導體設備的進出口不過是單純的貿易問題,就算設備的先進和稀缺,頂多也就是摻雜更多的利益因素。但是在美國的干預和渲染下,荷蘭已經將其上升至政治層面:與失去中國大陸的半導體市場相比,讓美國白宮滿意顯然更加重要。
不難看出,荷蘭方面的某些立場依舊傾向于美國,為顯示出自己的「忠心耿耿」,甚至出言調侃中國的半導體發展。所謂由點及面,從荷蘭的態度可以簡單推斷美國已然將中國威脅論渲染至西方世界。
其實說來也無比可笑,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從內心出發是非常忌憚中國的崛起,嘴上又要對中國的發展說三道四,甚至想表現出一副「恨鐵不成鋼」的做派,豈不知它們根本沒有這個資格去冷嘲熱諷!
作為煽動中國威脅論的主導者和推動者,美國多年來可謂是處心積慮,無所不用其極,才將局面發酵到今天這個地步。按照美國的想法,纏斗多年的俄羅斯看似是最大的威脅,實際上潛力無限的中國才是其當今時代最具備挑戰性的競爭對手。
短短時間里,「中國化」便如春風化雨般浸入全球,就連美國及其西方盟友也離不開「中國制造」。這何嘗不是一種莫大的諷刺,一邊高調「抵制中國」,一邊尋求「與華合作」。中國所展現出來的爆發力,遠比走下坡路的美國更像未來的超級大國。
21世紀初,歐美國家的政壇掀起一股潮流,各路大佬都在炫耀其子女的普通話技能,就連川普也不例外。這似乎預示著新的潮流趨勢,即世界中心開始東移,是歌中所唱的「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的進一步體現。
而那些資本家看起來比政客更「純粹」一些,因為對于他們來說只要能夠獲得想要的東西就可以,在哪獲得并不重要。今天能在美國吸到血,那他們就是美國人,明天在英國能吸到血,那他們同樣可以變成英國人,「祖國」的觀念在他們眼里完全比不上落入口袋的大量財富。
華爾街嘗試對中國市場故技重施,卻發現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阻力,西方所謂的「自由價值觀」并不被這片土地接納。所以資本家開始擔憂起中國的崛起,因為那意味著他們能夠吸血的環境可能被壓縮,于是美國開始高舉中國威脅大旗,試圖壓制中國發展。
為保證霸主地位的長期存在,美國進行過大量努力,其中大部分都和中國有關,并且從多方面進行針對,可謂是「用心良苦」了。當今已進入互聯網時代,美國可以讓歐洲盟友涉及軍工、能源、航天等領域,唯獨不讓它們搞互聯網。
抖音海外版Tiktok上線美國后迅速風靡,白宮則開始圍追堵截,頒布法令限制其運作,不過根本難以阻擋。惱羞成怒的白宮提升壓制等級,直接實施政治制裁,縱使面臨美國民眾的壓力也執意不讓Tiktok繼續成長。
白宮對各領域的掌控儼然喪心病狂,在其眼里,或許只有全面的掌控,才是霸權主義的精髓所在。因此,作為盟友必須言聽計從,哪怕要說一句「看不上中國崛起」,也得是執行「命令」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