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買后,韓國芯片「雪崩」,庫存積壓翻了三倍,只能求中國了
韓國人這次是真的急了,自從與美國、日本、荷蘭組成了四方聯盟之后,自身的損失是一天比一天高。作為芯片半導體強國,韓國還從未想過,有一天竟然會面臨如此的窘境。畢竟,自己掌握著各種各樣的高端芯片,從來都是別人求著購買,現如今倒是面臨著庫存積壓、賣不出去的難題。都說跟著美國能夠吃香的喝辣的,可韓國此次算是被美國坑慘了。要知道,美國可是向高通、英特爾頒發了向中國市場的出口許可證,至少保證了國內半導體巨頭的收入,但韓國巨頭三星呢?自從中國不買后,三星乃至整個韓國芯片都遭遇「雪崩」狀損失,如今只能變相求助中國了。
眾所周知,韓國在芯片領域的地位,不亞于荷蘭在光刻機領域的地位。韓國三星作為半導體巨頭,掌握著大量芯片設計技術,絲毫不落后于高通英特爾,甚至就連芯片制造技術也不落后于台積電,是全球范圍內實至名歸的最強半導體企業。結果就因為美國的一紙禁令,淪落到現在芯片無人買的地步。從四方聯盟到三方協議,從美韓日荷到美日荷,我們可以看出,韓國雖然沒有明面上表示不滿,但已經對其耿耿于懷了,所以到三方協議時,韓國根本就沒有參加。
數據顯示,因為加入了美國拉攏的四方聯盟,在今年2月份,韓國芯片出口額僅為59.6億美元,比去年同時期大降42.5%。而三星利潤率直接暴跌97%,今年兩個月沒有任何獲利,反而虧損了3萬億韓元。這個數據稱其為「雪崩」應該不為過。那麼韓國之所以出口額驟降,就是因為失去了中國市場。一直以來,中國市場都是韓國最大的出口市場,如今失去了中國以后,韓國在1月份的庫存率達到了265.7%,近乎翻了三倍的數據證明了,韓國制造出的芯片幾乎都壓箱底了。而最為嚴重的是,韓國無法出口芯片到中國后,與中國的貿易逆差達到了475億美元。 要知道,韓國直到2021年才正式被聯合國貿發會認定為發達國家,如今才2023年,最值錢的產業就淪落到了墊底的地步,這讓韓國如何接受?
如今,美國的一紙禁令激發了中國芯片自研的潛力,中國已經下定決心,要在2025年實現芯片自給率的70%,如今中國已經實現了35%左右了,對韓芯和美芯的依賴性都在大大降低。再加上國產光刻機正在逐漸突破,中芯國際已經能夠量產14nm芯片,搶奪了大量的美企芯片市場份額。可奇怪的是,即便這一切美國都看在眼里,但美國依然無動于衷,反而還在縮緊對中國芯片的限制范圍,可見美國對中國是多麼的忌憚,即使讓自家企業頭破血流,也要盡量阻止中國芯片的崛起。
早在兩年前,任正非就已經表過態,稱到了全球芯片積壓嚴重時,自然會有人來求中國購買芯片。據我們所了解,韓國已經有相關人士正在尋求和中國的接觸,希望能夠將芯片出售到中國,無論是通過哪一種渠道,他們都接受。顯然,韓國面對如此嚴重的虧損,他們已經坐不住了。對于韓國的這種求購行為,我們當然不能為之所動,用倪光南院士的話來講,我們必須通過自主研發,才能真正掌握到核心技術,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未來中國才不怕被卡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