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億!台積電赴美建廠,生產3nm芯片,紐約時報:糟糕的決定!

來自紐約時報的報道,震驚全球不少人士,他們聲稱,台積電拿出400億赴美建立3nm工廠,這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決定,那麼外媒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台積電又對此有什麼具體回應呢?

首先台積電之所以赴美建廠,是因為美國承諾補貼巨額資金,同時台積電認為在美國建立工廠,也能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和潛力,雖然以前台積電聲稱,赴美建廠成本過大,再加上美國沒有芯片相關人才,台積電認為建立工廠也許會導致血本無歸,但是美國進一步承諾,不僅會補貼巨額資金,同時也會增加更多芯片技術相關人才,徹底解決了台積電的所有顧慮,雙方也因此達成合作意愿。

美國邀請台積電赴美建廠的目的,那就是為了發展本土芯片產業鏈,隨著全球制造業不斷發展,美國大部分制造業都向亞洲遷移,特別是中國因此掌握大部分制造業市場份額,導致美國在制造領域失去了競爭優勢,如今邀請台積電赴美建廠,就像拜登所說,是為了讓美國再次偉大,也就是讓美國制造業再創輝煌。

我們都知道,美國是世界上的芯片大國,雖然掌握了大量核心芯片技術,但是與芯片相關的原材料、設備、以及代工技術,幾乎無一例外都在國外,比如日本掌握了半導體原材料,荷蘭掌握了芯片制造核心設備,台積電掌握了先進制程工藝,也正是因為如此,如果說沒有這些芯片巨頭的支持,美國半導體的技術水平甚至連中國都比不過。

所以,邀請台積電赴美建廠,一方面是完善本土芯片產業鏈,另一方面也是遏制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只要台積電將先進制程技術和設備都帶去美國,那麼美國在芯片領域,就相當于擁有了世界先進水平,只要美國牢牢將台積電控制在手里,那麼中國芯片的命脈就掌握在美國的手里,因為只要美國不允許台積電向中國提供代工服務,那麼中國就無法擁有高端芯片,再加上限制其它企業出口高端芯片,那麼美國就能徹底掌握芯片行業的主動權。

 

不得不說,夢想是美好的,可是現實卻是殘酷的,正如紐約時報報道的那樣,他們聲稱台積電赴美建廠是糟糕的決定,之所以要這麼說的原因,那就是他們認為美國并不適合建廠,特別是如何整合台積電與美國員工的關系,讓他們感到擔憂,紐約時報認為中國工程師習慣了長時間工作,而且周末還要輪班,很多中國員工更是嘲笑自己在賣肝,紐約時報認為這種犧牲對于美國員工是不可能接受的,他們認為對于台積電而言,真正的困難不在于技術,而是在于人事管理,他們認為美國員工在這方面是糟糕的,美國人也是全世界最難管理的。

確實如此,紐約時報說出了實情,無論是建廠成本也好,還是芯片人才也罷,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資金不夠可以拿補貼來湊,人才不夠可以快速培養,但是美國員工難以管理,這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的事情,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外媒甚至認為台積電不僅面臨著勞動力挑戰,同時也存在忽略了高昂成本的事實,因為台積電并不熟悉美國法規和建筑許可證,僅僅是亞利桑那州工廠的施工成本就已經是一筆不小的費用,也就是說台積電還沒能在美國量產芯片,可能投資的400億就已經快要花得差不多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美國的遮羞布被徹底扯下,也就是沒有所謂的回流制造業,也沒有所謂的發展本土芯片產業鏈,更沒有所謂的台積電會讓美國再次偉大,相反,邀請台積電赴美建廠,只是為了圈錢而已,為什麼要這麼說呢?首先美國承諾補貼台積電的資金遲遲沒有到賬,再加上台積電拿出巨額資金建廠,花的都是自己的錢,正如外媒所說,台積電并不熟悉美國法規和建筑許可證,也就是說建廠到底需要多少成本,台積電心里根本就沒有底,所以得出結論,那就是美國邀請台積電赴美建廠,僅僅是為了增加美國就業和推動美國經濟發展而已。

可是,台積電對此的回應,卻讓不少國人都感到無比意外,台積電稱在亞利桑那州建廠計劃,是台積電招募全球人才的好機會,特別是隨著全球業務擴展,台積電有必要強化內部培訓,更是要促進全球人才共融,這將會給台積電帶來許多未來價值。針對人事管理,台積電也給出了回應,聲稱目前已有600多名外籍員工,來到台灣受訓并返回美國,也就是說紐約時報所擔憂的問題,在台積電看來都是小事,台積電認為人才是可以培養的,并不是決定于他是美國員工還是中國員工。

說到這里,我們不難看出,台積電并沒有針對建廠成本有過多回應,主要是針對人事管理進行回應,可是建廠成本才是美國的遮羞布,是美國為了一己之私才邀請台積電赴美建廠,連外媒都在提醒台積電要小心,可是台積電卻表示信心十足,到底台積電赴美建廠是不是一個糟糕的決定,到底美國邀請台積電赴美建廠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可以說現在下結論都為時尚早,只有等一切塵埃落定,相信最終都能自見分曉,那就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