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即使成本高出50%,台積電也會向美轉移部分產線
台積電作為晶圓代工行業的全球第一,大部分芯片廠都建在台灣,這麼多年來只有兩次處出建廠,一個是美華盛頓州卡馬斯工廠,另一個是位于南京的大陸工廠。
后來,在美方的極力邀請下,台積電又答應了再去美建廠。對此,張忠謀一直以來就不看好,還多次表達反對意見。然而,近日消息傳來,張忠謀卻突然「變臉」了!
張忠謀先是兩次公開指出,美方提升芯片制造不可能成功。后來直接表示赴美建廠太天真了,根本就是個錯誤。最近,更是直接發出嚴厲警告,台積電在美建廠必敗。
這意思夠明白了吧,張忠謀不支持台積電赴美建廠。然而,近日張忠謀卻表示,即使在美制造成本高出50%,還會向美轉移部分產線,并且5nm廠之后還建3nm廠。
張忠謀這態度是不是轉變得太突然了,這或許是感受到了壓力,具體有以下幾點。
第一,源于美方壓力。這點大家大都明白,因為美方自從制造外移后,現在建芯片廠各種成本相對較高,技術人才也跟不上,相關配套也不行,根本不符合商業利益。
張忠謀也提到了美制造成本高出50%,還承認台積電在美建廠是因為美方的敦促。
不然的話,台積電很早在美的工廠又怎麼會25年來從未擴建。后來,台積電答應建廠,肯定是迫于壓力。如今,張忠謀又承認還將建3nm廠,看來壓力是越來越大了。
第二,源于形勢壓力。其實,台積電答應在美建廠后,建設進度并不快,之前還傳出將推遲半年。但今年以來,進程明顯加快了,12月份還將舉行首批設備進廠儀式。
原因可能跟當前的芯片行業整體形勢有關,目前正在從全球缺芯向芯片過剩轉變,台積電也感受到了市場寒意,連續被高通、英偉達、聯發科等大客戶減少芯片訂單。
為此,才開始積極推進美芯片廠建設,以期盡快完成后,能夠爭取更多的芯片客戶。
第三,源于客戶壓力。因為台積電以先進制程為主,能夠使用這個的大多是發展較早的美企芯片巨頭。從台積電2021年的前10大客戶就能看出,美企占了8家之多。
他們給台積電貢獻的營收高達44%,蘋果作為台積電的第一大客戶就占到約25%。
如今,蘋果、高通等客戶又開始實施芯片制造來源分散化,不想過多依賴來自台灣的芯片制造。比如蘋果,庫克已經明確表示,2024年將從美本地使用芯片產能。
第四,源于競爭壓力。高通雖然因為良率、穩定等問題,已經將驍龍旗艦芯片最近兩款芯片轉單到台積電,但近日表示未來3nm還可能會采取三星和台積電雙線供應。
目前,三星正在找美企合作,努力解決3nm制程的良率和穩定性問題,據說進展還不錯。還有英特爾的芯片技術追趕計劃也很超前,這兩家都致力于跟台積電搶客戶。
英特爾代工業務已拿下7大客戶,所以台積電才加速美工廠,方便在當地爭取客戶。
第五,源于營收壓力。台積電憑借先進制程工藝,近年來營收和利潤一直不斷上漲。今年以來,在各大芯片巨頭營收紛紛下滑的情況下,台積電依然保持上漲狀態。
不過,隨著形勢發展,台積電營收增長的壓力越來越大。近日消息顯示,占台積電營收26%左右的7nm工藝,如今的產能利用率已經下滑了50%,未來還將會下滑。
為此,台積電已經兩次下滑了今年的資本支出。因此,才會在美建廠爭取更多訂單。
之前,台積電現任董事長劉德音也公開表示,在美建廠不合適,后來卻加大了推進力度,而張忠謀一直持反對意見。如今,應該迫于種種壓力,張忠謀才「變臉」了!
然而,不斷推進赴美建廠,對于台積電來講,并不能解決面臨的問題,只會逐步失去技術、人才、產能等,最終只會被美企替代。目前來看,這一切已經不可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