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不斷傳來,國產芯粒技術突破5nm,美芯大廠開出5年合同
近幾十年來,「缺芯少魂」一直都是我國科技圈繞不開的話題,而造成這個情況出現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國工業化起步晚,再加上「造不如買」的觀念深入人心,才導致我們缺乏關鍵核心技術和設備,并長期依賴海外企業。
也正是因為如此,為了遏制我國高科技的發展,老美三番五次地修改規則,對華為、中芯國際等企業進行了無情的打壓。尤其是華為事件的發生,讓全世界都知道了我們缺芯的事實。
正所謂「哪里有打壓,哪里就有反抗」,中國科技企業并沒有因為老美的制裁選擇「躺平」,而是逆流而上,并占領了一個又一個的科研高地,同時也書寫了屬于中國制造的勝利篇章。
最主要的是,國家不僅制定了要在2025年實現70%芯片自給率的目標,而且還扶持了國內芯片供應鏈,目的也很簡單,那就是早日實現國產芯片自主化,徹底擺脫受制于人的局面。
要知道,芯片制造有三個重要步驟,分別是設計、制造、封裝測試,其中制造環節需要使用高精度光刻機設備。而作為全球最先進的光刻機制造商,ASML因眾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出貨給國內市場,尤其是EUV光刻機。可以說,如果我們想要突破西方的技術「封鎖」,那麼就必須解決高端光刻機的問題。
然而,以國內現有技術和元器件想要在短時間內制造出可以媲美EUV光刻機的設備,簡直是難于登天。但這并不代表著無解,芯片粒子技術就可以繞過EUV光刻機,從而避開老美對我們先進半導體設備的封鎖。
那什麼是芯粒技術?簡而言之,芯粒子技術就是一種先進的封裝技術,將多種小芯片在一個封裝內組裝起來,原理就像搭積木一樣,這樣可以減少對EUV光刻機的依賴。
據數據顯示,截止到目前,全球排名前十的芯片封裝企業,有九家來自中國,而全球發展最快的20家企業中,也有19家是中企。
很顯然,在華為事件后,國內市場已經深刻認識到了關鍵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只有堅持自主研發,才能補齊「缺芯少魂」的短板。
讓人感到振奮的是,我國半導體企業通富微電在這項新技術領域已經實現了5nm技術的突破。也就是說,就算沒有EUV光刻機的加持,國產芯片產業鏈也能制造出高性能芯片。
更重要的是,在通富微電實現突破的喜訊傳來后,美芯片巨頭超威直接給其開出了一份5年長期合同。這也意味著,國產芯粒子技術已經得到了芯片行業巨頭的認可。
除了美芯巨頭超威之外,包括英特爾、高通、AMD等在內的一眾美芯巨頭都希望老美可以解除對芯片的限制,原因很簡單,中國市場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耗市場,這些企業的營收離不開中國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不久,國內市場還傳來了一條好消息,那就是中國首條「多材料、跨尺寸」的光子芯片生產線將于2023年建成。
不管怎麼說,無論是芯粒子技術,還是光子芯片技術,都證明國產芯片行業正在快速成長。所以,我們完全可以預料到,在不久的將來,國產芯片產業鏈一定能夠取得更大的突破。對此,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