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10年後再對華亮劍,已不現實;美軍需做到4點 並準備參戰

在最近连续多个月炒作台海问题,在海峡局势上表演行为艺术之后,中美两军之间爆发直接对抗的可能,终于向着美国某些政客想要看见而军方不想见到的方向一路狂奔了。在这一前提之下,如何打赢解放军就成了美军面临的现实问题,这两天就有美国专业媒体发文强调,美军应当抓紧最后的机会进行决战,拖下去的场面对美国来说非常不利。

 

 

美国《外交事务》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当中强调美军近期在军力建设上的选择是非常失策的;在过去十几年因为路线问题导致在新装备研发采购等方向上全面落后于解放军,高超音速导弹新一代水面作战舰艇等等都被中国甩开差距之后,美军寄希望于加大投资进行追赶,紧急上马一系列新项目,并且集中计划在2027-30年左右出成果,32年左右形成战斗力。美军预期在这些项目形成战斗力之后,能够重夺对解放军的装备水平等方面的优势,从而取得在决战当中打赢解放军的把握。

 

 

但这篇文章当中对这种想法是一点都不看好,直接指出解放军压根就不会等美军10年,等到美军建成新一代能力,将新一代战术验证成熟之后再与美军决战,跨海峡的大型两栖行动随时都可能会发生。所以美军不要把精力都放在长期项目上了,而是应该抓紧建设一些短平快的能力,早日入列一些新装备,做好明天就参战,且参战就要挫败解放军的准备。

 

 

而且就算是等到10年后,那时美军所面临的情况也不会比现在更好,反而只可能会更糟糕。一方面是美国在装备研发与采购上,已经基本没有对中国取得增量优势的可能了。美军不管提出什么新概念中国都能第一时间展开研发并快速追上,而且因为经费使用效率更高也没有美国那样的系统性问题,所以还会更早的比美军出成果。再加上以购买力计算解放军的军费远高于美国,如果要拼新装备美军不管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拼不过。

 

 

另一方面是10年之后美军所面临的战役态势将会进一步恶化:比如对美国人来说,因为缺乏在亚太地区的基地,尤其是缺乏西太南线地区的基地,所以中美真的进入军事对抗状态,能不能让军事力量重返东南亚,尤其是能不能够重返菲律宾就成了非常关键的因素。如果能够重返菲律宾那尚且能监视我军从巴士海峡以南方向海军战役战术兵团的进出,能够利用优势兵力对我军海军进行决战与歼灭;如果不能重返亚太,那菲律宾海南部地区就成了我军利用离岸距离更进,航空兵掩护能力远强于美军,前出部署海军舰艇集群撑起海空火联合火力作战杀伤链,歼灭美军航母打击群的预定场合了。

 

 

而东南亚尤其是菲律宾会不会同意美国人的重返,那实际上就完全取决于中美两国之间影响力,经济实力等多方面的硬拼了,即使是放在今天,菲律宾也对美军的重返非常不情愿,美国人花空心思也就得到了菲律宾在其自己受到攻击时允许美国驻军的许可。换句话说,基本上是只要我们不主动去吕宋岛发起两栖登陆战,美军基本上已经没有回来的可能了。而现在美国还有利用自己影响来施压的能力;再过10年在中国在东南亚的经济利益,就足够做到让美军永远无法进入了。

 

 

换句话说,如果再拖上10年,美军现在预设的与我军决战,并能打出优势的预设战场菲律宾海在10年之后就不是这种情况了,即使我军不将台岛这个钉子拔掉,强大的海军战役兵力也能在岸基掩护下自由出击菲律宾海,并寻歼美军的海空军力量;而美军受限于这个方向上兵力为空,没有办法监视我军活动,也就没法做到先发现先打赢,反而会被我军利用优势。

 

 

那对美军而言,唯一可行的策略,还真的就是尽快采取行动,利用集中兵力后还占据存量优势的现状,争取在我军还没形成完全体前,获得决战的胜利,美国媒体这个建议还是相当成熟的。但就是剩下的,给美军提出的应当建设的短平快的克制我军的战斗力,让人有点哭笑不得很大程度的影响了这篇文章的质量。

 

 

首先是要求美军快速部署大量小型无人平台来建设态势感知网络,监视我军的一举一动并引导打击,同时还能用以消耗我军宝贵的弹药;铺开无人平台作为态势感知网这个想法倒是没太大的问题,但是大量小型,那就只能说明这作者没想过电磁频谱战是个什么东西,什么样的无人态势感知平台才能适应复杂电磁环境了。其次是为战略轰炸机部署大量远程反舰导弹,专打我军的登陆船团;这说明作者也不知道美军现在战略轰炸机的架次有多宝贵,用来打决战都不够,冒着被我军海军机动舰艇与空军远程截击机多次截击的风险打船团,是不想打赢决战了?

 

 

之后是花2-5年的时间,全力武装台岛,让其变成刺猬;那只能说以美国目前的工业能力怕是没这个机会。最后是美军应当避免繁琐的军用采购流程多走快速廉价的商业采购,并考虑废除《贝利法案》引入国际供应商;这事情属于美军也想啊,美军想了多少年了,那想有用吗,国会又不可能批准,军工业是美国百万漕工的衣食所系,军工企业所在州的议员压根不会让这种东西通过的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