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砍單引發「胡蝶效應」,美企損失慘重,外媒:已成定局

随着科技的发展,芯片的地位越来越高,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基石,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已超过4万亿。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产品消费市场,我国的芯片市场规模达到了2.4万亿。
然而,让国人痛心的是,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国产芯片的自给率非常低,中企发展所需的芯片主要依赖进口。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近几年的年进口芯片规模均超过了3500亿美元。

庞大的芯片缺口,养活了高通等多家外企,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随着中企的不断崛起,老美开始坐立不安,不断动用非商业手段限制华为等中企的发展,限制美企与中企在芯片领域进行深入交流,企图遏制我国的崛起。
我国芯片行业的整体水平虽然与西方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我们绝不会因为以老美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的芯片封锁而停止前进的脚步,在国家的支持下,中企与中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国产芯片取得了巨大突破。

据媒体近期的报道显示,今年3–6这四个月,我国进口芯片的数量就减少了240亿颗,平均每月减少了60亿颗芯片的进口。
中企大幅度砍单进口芯片,引发了“蝴蝶效应”,芯片价格市场遭遇雪崩。据央视报道的信息显示,部分芯片的价格已从200元降至20元,跌幅高达90%。
芯片价格的“雪崩”,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多家美媒纷纷发文表示:在老美的鞭策下,“中国芯”的崛起已成定局,避免美企遭受更大的损失,白宫应该纠正自己愚蠢的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高通等多家美半导体企业开始向中企示好,希望加强双方之间的合作。美企之所以会放下架子向下游的中企示好,主要还是想让中企帮其消化库存,毕竟部分美企的芯片库存已超过7个月,如果不能及时消化,这些芯片就会“过期”,美企的经济损失也就会越大。
美芯之所以会被“砍单”,一方面是因为价格太贵,高到让中企和消费者无法承受,一方面是因为国产芯片的产能不断提升。

据多家市场调研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国产芯片的月产能已超过30亿颗,虽然在制程工艺方面与西方的高端芯片存在着代差,但已经可以满足国内物联网、新能源等行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14nm纯国产芯片将在明年实现大规模量产,届时,中企对进口芯片的依赖将会进一步降低,中企与美企的黏性也会更弱。

国产芯片的崛起,再一次验证了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的话是对的,美国不要试图掌控世界半导体产业链,美国不具备这个实力。现在想来,老美筹备“芯片四方联盟”、签署《芯片法案》,企图将我国排除在世界半导体产业链之外的做法,是多么地可笑!
写在最后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各国企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分工也越来越清晰,谁也离不开谁,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仅凭一家或几家企业的力量,很难造出高端芯片,这也是老美打出“芯片封锁”这张牌遏制中企发展的主要原因。但老美不会想到的是,中国人富有极强的创造力,只要不是神造的,中国科学家都可以解决。

封锁吧,封锁个七年八年,我们什么都会有了!待中国芯赶超美芯的时候,我们一定会颁给老美此时决策者一个一吨重的大勋章,相信这个时刻我们不会等得太久!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