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施壓,要求韓國選邊站隊,網友:結果應該沒有懸念
半導體芯片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是絕大多數電子產品和新興技術的核心部件,因此半導體產業成為國與國之間競爭的主角就不難理解了,而美國從2018年就開始對中國采取一系列的行動,制裁中國的科技公司,限制各種技術和設備的出口。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的行為并沒有消停,反而變本加厲,對內強推「芯片法案」,對外則希望打造一個由美國、日本、韓國和TW地區的組成的「四方芯片聯盟」,對抗中國在全球芯片市場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徹底限制中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
今年3月份美國提出了「四方芯片聯盟」的構想,隨后美國與各方進行了溝通,希望該計劃能夠在8月份實施。
日美于7月29日召開了外交和經濟部長參加的「經濟版2+2」的首次會議,旨在推動新一代半導體的聯合研發,強化供應鏈和保護尖端技術等內容。
TW方面,佩洛西竄訪的消息近期比較引人關注,雖然還未確認,但是一旦成行,這將是近25年來美國到訪的最高級別官員,而佩洛西是美國芯片法案的主要推動者之一,在芯片法案通過眾議院投票后,其表示芯片法案是個重大勝利,將支持美國的半導體芯片生產,重振美國制造業。
與日本與台當局積極響應不同,韓國卻一直沒有明確表態,對是否加入所謂的「芯片四方聯盟」猶豫不決,而美國已經發出了最后通牒,要求韓國在8月底給出答復,那麼韓國為什麼如此謹慎呢?根本原因還是如果切斷和中國的合作,其承受的損失太大。
半導體是韓國的支柱產業,每年要出口大量的半導體產品,相關出口額占據了其總出口額的20%左右,而中國是韓國半導體最大的市場,韓國去年出口芯片的60%進入了中國市場,而且中韓之間在其他領域的經濟貿易關系也特別緊密,去年中韓雙邊貿易額達到了3623.5億美元,這一數字超過韓美、韓日、韓歐貿易之和。
如果韓國積極加入「芯片四方聯盟」,這無疑會影響中韓之間的經貿關系,不僅僅半導體行業的出口會受到重創 ,其他行業也會受到巨大影響,到時候,韓國無疑會承受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還會影響韓國的就業市場,這是韓國一直猶豫不決的主要原因。
美國也知道韓國的處境,但是為了美國自身的利益,已經對韓國進行了明確的提示,如果韓國不表態,二者的關系將會陷入停滯狀態,這無疑是美國在對韓國施壓,至于韓國能不能扛住美國的壓力,這就不得而知了,不過有網友表示,結果不會有什麼懸念,懂的都懂。
美國對中國半導體行業的打壓,從2018年算起已經是第五個年頭了,不過美國的打壓并沒有遏制中國制造業的崛起,反而促進了中國對相關領域的投入,中國的高科技企業獲得了迅速的成長。
而且美國的這些舉動也傷害了其自身利益,導致美國的半導體企業的收入減少,相關工作崗位出現了流失,產業鏈供應鏈波動導致芯片價格上漲,加劇了社會的通脹問題。
在當前情況下,各國應該加強產業鏈的開放合作,防止碎片化,這有利于有關各方,也有利于整個世界。
在這裡,沒有結束,也沒有停更,想要看更多新闻,追蹤我,帶你看更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