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年輕央企成立,重點關注鐵礦石 不能讓澳大利亞坐地起價

據央視新聞消息, 中國礦產資源集團有限公司已經正式揭牌成立——作為我國「最年輕央企」,公司將堅持「開放協同、合作共贏」;堅持「市場化、法治化」運營;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全球一流礦產資源綜合服務企業。

媒體專家分析認為——新央企的誕生,正值國內鋼鐵行業需要整合資源、減少同質競爭的時候。「鐵礦石」無疑是一個需要重點關注的標籤,因為我國鋼鐵行業現在分布着數千家企業,但是這些企業並沒有形成合力,更多的時候,企業各自為政,相互競爭,結果就是行業內資源得不到整合優化,而在鐵礦石採購方面,企業因為沒有合力,所以議價能力弱,往往會面臨供應商「坐地起價」的問題。

中國最年輕央企成立,重點關注鐵礦石,不能讓澳大利亞坐地起價

(鋼鐵企業)

中國是工業大國,鋼鐵行業「重中之重」——長期以來,我們的鋼鐵產量、消費量都位居全球前列,而全球70%的出口鐵礦石,也都是進入中國市場。然而在有市場的情況下,我國鋼鐵企業卻面臨沒有定價話語權的問題, 澳大利亞鐵礦石巨頭必和必拓等長期占據議價優勢地位,這使得國內鋼鐵企業在價格談判方面處於被動地位。

中國礦產資源集團開始運作,意味着我國鋼鐵行業將實現資源優化整合,並將實現在對外採購中掌握主動權,這將有助於壓低鐵礦石的採購價格。還是以澳大利亞為例,近年來澳方的一些錯誤行為,導致中澳關係遇冷、貿易減少,但是在鐵礦石方面,澳大利亞仍然有話語權,去年鐵礦石價格甚至達到了230美元每噸——光是澳大利亞的鐵礦石供應商,就從中國獲得了超過1300億美元的貨款。顯然, 澳大利亞就是「坐地起價」,光靠賣鐵礦石就能賺得盆滿缽盈。

但是以後的情況就不一樣了,中國礦產資源集團將帶領國家鋼鐵產業走向優化發展,今後我國在進口鐵礦石方面,將擁有更多的主動權。澳大利亞顯然也意識到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在最近,澳新政府正在尋求與中國的接觸,並且必和必拓運往中國的鐵礦石,再次採用了人民幣結算的模式,這也凸顯了中國市場的吸引力。

中國最年輕央企成立,重點關注鐵礦石,不能讓澳大利亞坐地起價

(「維多利亞」號抵達山東日照港口,該船運載西澳大利亞鐵礦石,並使用人民幣結算)

事實上,在去年的時候,中國就實現了對稀土行業的有效管理——中國稀土集團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的成立,讓國內稀土行業走向協同、聚合的高效發展方向。相信隨着中國礦產資源集團的成立,我國的鋼鐵行業,也將迎來新的黃金髮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