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美國發生軍事衝突怎麼辦?俄專家警告:中俄可很快結成軍事聯盟
這種關乎國家戰略安全的關鍵性技術,只有高度互信的國家之間才可能進行共享。作者認為,這樣的系統一旦形成,中俄兩國的導彈防禦系統有一體化的基礎,如果雙方有合作的現實需要就能夠辦到。當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發射導彈後,中俄兩國的導彈預警系統能夠共享數據,共同應對來自外界的軍事壓力。
作者所提到的只是其中一部分,中俄之間的軍事合作事實上已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例如S400導彈防禦系統、蘇-35戰鬥機、航空發動機等武器裝備的交易,雙方聯合軍事演習、轟炸機聯合巡航,關鍵技術的交換,無不彰顯緊密連接的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近年來,美國對中俄兩國的態度愈發不友好。前總統特朗普在任期間,悍然發動了中美貿易戰,在南海問題上也是動作頻頻。雖然被曝出「通俄門」,但特朗普對俄羅斯也一點不手軟,制裁強度可謂前所未有,雙方也在中東敘利亞、伊朗問題上頻頻交手,而在關鍵性武器上,雙方更是已經在暗中進行一場軍備競賽,例如高超音速武器等。
拜登上台後,顯然並沒有出現外界期待的緩和局面。就在本月19日,美國新任總統拜登在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時,還提出了所謂的「應對俄羅斯和中國構成的挑戰」。而在競選之前,拜登曾公開表示把中國視為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把俄羅斯視為美國在國際舞台上面臨的最大威脅。中國農曆新年前,美國雙航母戰鬥群曾進入南海,對抗的姿態愈發明顯。
面對美國的打壓,中俄只能「抱團取暖」。需要指出的是,中俄作為地區與國際事務具有重要影響的大國,近年來一直致力於發展新型大國關係,雙方均曾明確表態奉行「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基本原則,這與北約國家「安保同盟」有明顯不同。
中國外長王毅在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會談時曾指出,中俄是動盪不安的國際形勢中的重要穩定力量,雙方關係有着強大的韌性。王毅還曾提到,中俄雙方都堅決反對任何單邊霸凌行徑,堅決捍衛國際關係準則,共同維護國際公平正義。